新闻资讯 > 新闻详情
2021-08-23 15:10:27
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,互联互通并不困难,关键是让市场主体认识或获得互联互通带来的利益。信息共享也不困难,重点是让市场主体认识到自己需要提供哪些信息共享、通过提供信息可以获得什么利益。此外,还要制定信息保密机制、信息和数据交换的技术规范。
对于招标代理机构,在电子招标投标推行过程中,也面临与传统招标投标类似情况。由于市场机制、诚信和监督体系建设尚不健全,给弄虚作假、围标串标等不良行为提供可乘之机,违法违规现象比较普遍,给正常开展招标代理业务带来困难。实行电子招标投标,由于投标人素质参差不齐,需要招标代理机构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培训。投标企业的工作人员流动性比较大,使同一投标人也需要不断培训。另外,评标专家电脑操作不熟练,需要招标代理机构投入辅导的人员和精力。
对于投标人,电子招标投标中保留纸质文件的双轨制比较普遍,需要大量的人员到各地参与招标投标。每次交易平台软件不同、CA不同,需要到各地重复注册登记、办理CA。此外,由于电子投标对软件、硬件和操作人员有一定门槛要求,再加上纸质投标文件依旧保留,投标成本居高不下。
对行政监督部门,招标投标是不规范操作、违规违纪行为和腐败问题多发、频发地带。虽然电子化手段提供了部分支撑,但开展监管工作困难重重,发现问题、查处问题手段和效果没有明显改善。
首先是行政监督部门如何在线监督、具体监督环节和内容是什么?如果监督环节、监督内容不明确,会影响电子招标投标顺利推广,为行业、地区壁垒出现创造了机会。其次是企业如何开展自我监督?大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通常对招标投标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,具体包括评标专家的随机抽取、开评标过程等,每年也有事后监督审计。同时,受下级服从上级的机制约束,上级不直接插手、以监督名义干预招标投标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因此,电子招标投标过程中,应当对监督内容、监督方式等进一步明确和标准化。
首先是电子招标投标万能的误区。以为电子招标投标可以解决所有问题,对招标投标只进行程序性控制,忽视了其技术、商务特性。其次是把电子招标投标当做反腐终极手段的误区。简单认为电子招标投标、全程在线、阳光采购普及以后,可以彻底解决招标投标领域违法违规现象。第三是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一蹴而就的误区。认为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很简单,只要平台对接,马上就可以得到信息和数据,掌握各类技术、价格、厂商等,没有认识到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是一个长期过程。
下一篇:谁说电子采购只能省钱?